浔之漫智控技术(上海)有限公司-西门子PLC
主营产品: 西门子中国授权代理商, 西门子授权代理商
西门子PLC卡件214-1AD23-OXB8/代理经销商
发布时间:2024-11-26

西门子PLC卡件214-1AD23-OXB8/代理经销商

我公司主营西门子各系列PLC (S7-200  SMART S7-300  S7-400)  触摸屏  变频器 (MM系列 G120  G120C G110)  伺服 (V80 V60)   数控备件 (PCU50  NCU CCU  轴卡) 等 价格优势  产品为西门子原装正版产品  我公司售出的产品 按西门子标准质保  产品本身有质量问题 质保一年  公司秉承:以信待人 以诚待人  质量如生命 客户至上的经营理念  竭诚为您服务 您的肯定是我们最大的动力    我们将期待与您长期持久的合作

63775344982042575560

在寄存器寻址中,P#XXX作为寄存器AR指针的偏移量,用来和AR指针进行相加运算,运算的结果,才是指令真正要操作的确切地址数值单元!
  无论是区域内还是区域间寻址,地址所在的存储区域都有了,因此,这里的P#XXX只能纯粹的数值,如上面例子中的★。
  【指针偏移运算法则】
  在寄存器寻址指针 [AR1/2,P#byte.bit] 这种结构中,P#byte.bit如何参与运算,得出最终的地址呢?
  运算的法则是:AR1和P#中的数值,按照BYTE位和BIT位分类相加。BIT位相加按八进制规则运算,而BYTE位相加,则按照十进制规则运算。
  例如:寄存器寻址指针是:[AR1,P#2.6],我们分AR1=26.4和DBX26.4两种情况来分析。
  当AR1等于26.4,
   AR1:26.2
   + P#: 2.6
   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   = 29.7 这是区域内寄存器间接寻址的最终确切地址数值单元
  当AR1等于DBX26.4,
   AR1:DBX26.2
   + P#: 2.6
   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   = DBX29.7 这是区域间寄存器间接寻址的最终确切地址数值单元
  【AR的地址数据赋值】
  通过前面的介绍,我们知道,要正确运用寄存器寻址,最重要的是对寄存器AR的赋值。同样,区分是区域内还是区域间寻址,也是看AR中的赋值。
  对AR的赋值通常有下面的几个方法:
  1、直接赋值法
  例如:
  L DW#16#83000320
  LAR1
  可以用16进制、整数或者二进制直接给值,但必须确保是32位数据。经过赋值的AR1中既存储了地址数值,也了存储区域,因此这时的寄存器寻址方式肯定是区域间寻址。
  2、间接赋值法
  例如:
  L [MD100]
  LAR1
  可以用存储器间接寻址指针给定AR1内容。具体内容存储在MD100中。
  3、指针赋值法
  例如:
  LAR1 P#26.2
  使用P#这个32位“常数"指针赋值AR。
  总之,无论使用哪种赋值方式,由于AR存储的数据格式有明确的规定,因此,都要在赋值前,确认所赋的值是否符合寻址规范。

b_5564843202103241153233059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详解西门子间接寻址<3>
  使用间接寻址的主要目的,是使指令的执行结果有动态的变化,简化程序是第一目的,在某些情况下,这样的寻址方式是必须的,比如对某存储区域数据遍历。此外,间接寻址,还可以使程序更具柔性,换句话说,可以标准化。
  下面通过实例应用来分析如何灵活运用这些寻址方式,在实例分析过程中,将对前面帖子中的笔误、错误和遗漏做纠正和补充。
  【存储器间接寻址应用实例】
  我们先看一段示例程序:
  L 100 
  T MW 100 // 将16位整数100传入MW100
  L DW#16#8 // 加载双字16进制数8,当把它用作双字指针时,按照BYTE.BIT结构,
   结果演变过程就是:8H=1000B=1.0
  T MD 2 // MD2=8H
  OPN DB [MW 100] // OPN DB100
  L DBW [MD 2] // L DB100.DBW1
  T MW[MD2] // T MW1 
  A DBX [MD 2] // A DBX1.0
  = M [MD 2] // =M1.0
  在这个例子中,我们中心思想其实就是:将DB100.DBW1中的内容传送到MW1中。这里我们使用了存储器间接寻址的两个指针——单字指针MW100用于DB块的编号,双字指针MD2用于DBW和MW存储区字地址。
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  对于坛友提出的 DB[MW100].DBW[MD2] 这样的寻址是错误的提法,这里做个解释:
  DB[MW100].DBW[MD2] 这样的寻址结构就寻址原理来说,是可以理解的,但从SIEMENS程序执行机理来看,是非法的。在实际程序中,对于这样的寻址,程序语句应该写成:
  OPN DBW[WM100], L DBW[MD2]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  事实上,从这个例子的中心思想来看,根本没有必要如此复杂。但为什么要用间接寻址呢?
  要澄清使用间接寻址的优势,就让我们从比较中,找答案吧。
  例子告诉我们,它最终执行的是把DB的某个具体字的数据传送到位存储区某个具体字中。这是针对数据块100的1数据字传送到位存储区第1字中的具体操作。如果我们现在需要对同样的数据块的多个字(连续或者不连续)进行传送呢?直接的方法,就是一句一句的写这样的具体操作。有多少个字的传送,就写多少这样的语句。毫无疑问,即使不知道间接寻址的道理,也应该明白,这样的编程方法是不合理的。而如果使用间接寻址的方法,语句就简单多了。
  【示例程序的结构分析】
  我将示例程序从结构上做个区分,重新输入如下:
  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 输入1:数据块编号的变量
  || L 100 
  || T MW 100 
  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输入2:字地址的变量
  || L DW#16#8 
  || T MD 2 
  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操作主体程序 
   OPN DB [MW 100] 
   L DBW [MD 2] 
   T MW[MD2] 
  显然,我们根本不需要对主体程序(红色部分)进行简单而重复的复写,而只需改变MW100和MD2的赋值(绿色部分),就可以完成应用要求。
  结论:通过对间接寻址指针内容的修改,就完成了主体程序执行的结果变更,这种修改是可以是动态的和静态的。
  正是由于对真正的目标程序(主体程序)不做任何变动,而寻址指针是这个程序中要修改的地方,可以认为,寻址指针是主体程序的入口参数,就好比功能块的输入参数。因而可使得程序标准化,具有移植性、通用性。
  那么又如何动态改写指针的赋值呢?不会是另一种简单而重复的复写吧。
  让我们以一个具体应用,来完善这段示例程序吧:
  将DB100中的1-11数据字,传送到MW1-11中
  在设计完成这个任务的程序之前,我们先了解一些背景知识。


展开全文
拨打电话 微信咨询 发送询价